有在杭州開店的經歷,歡迎來橙柿互動,在橙友圈的“我在杭州開店”里分享你的故事?! ?br /> “張阿姨,我又來了,今天給你帶了4個‘娃’。”推開位于杭州曙光路98號的春華毛線店玻璃門,杭州女生丫丫人未到聲先至。聽到女孩進門聲,正在工作桌前耐心指導學員鉤針針法的張春華,忙不迭地抬起頭,熱情地和女孩打招呼:“你來得正好,我最近做了好幾套小衣服,快來看看尺寸合不合你家 ‘娃’身材。”
張春華和丫丫口中的“娃”,顯然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真人娃娃。如今,像丫丫一樣,很多對家中收藏的棉花娃娃愛得深沉的杭州“娃媽”,都會在空閑或換季時涌到張春華的這間臨街毛線店。
和毛線打了50多年交道的張春華,為什么這兩年突然受到了有著這種小眾愛好的年輕人歡迎呢?
靠一手打毛線技藝,
杭州阿姨成了棉花娃娃“外婆”
丫丫帶來的棉花娃娃,身高在10-20厘米左右,主體是用聚酯纖維制成的。最早源于韓國的這種玩偶娃娃,由于形象軟萌治愈,2017年左右進入國內后便在年輕人中間悄然流行。
三年前,剛滿23歲的丫丫偶然接觸到棉花娃娃后,便一發不可收?,F在的她,已經是一位“養”了20多只棉花娃娃的資深“娃媽”。在棉花娃娃圈,給娃娃買到好看合身且質量好的“娃衣”,并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。“在網上買的有些娃衣,總愛起球。” 去年,偶然通過一位同城娃友推薦,丫丫找到了在杭州開了20多年毛線店的張春華,拜托她幫忙給自家娃做衣服。
張阿姨給丫丫的棉花娃娃設計的第一套衣服,是一款露肩的粉色連衣裙,“裙子大小特別合身,裙擺還是很時尚的鏤空設計。”
丫丫笑著說,張阿姨怕娃娃“走光”,還貼心地給它另外織了一條同色系“安全褲”,“我帶娃娃逛商場時,好多娃友看到都圍著我問,這么好看的娃衣是從哪里買的。”

如果說丫丫是這些娃娃的“媽媽”,那么張阿姨可以說是杭州不少棉花娃娃的“外婆”。從去年開始,和毛線打了50多年交道的她,突然成了杭城娃圈里的名人。經她手做的各種類型娃衣,數量已有六十多件。
老杭州人應該對張阿姨開的這家春華毛線店并不陌生。她今年66歲,從12歲開始學打毛線起,至今和毛線已打了大半輩子交道。2000年初,張阿姨在省政府邊上開了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春華毛線店。
憑借精湛的打毛線技術,“春華毛線”的名氣逐漸在松木場一帶傳開。不僅有本地人拿著杭州大廈拍來的圖片找她定制,還有從無錫專程過來的外地毛線愛好者向她拜師學藝。
隨著近年來棉花娃娃在杭城年輕人中風靡,張阿姨也開始接做娃衣的業務。在毛線店里,一只只成人手掌大小的棉花娃娃身上,穿著和真人類似的連帽灰色毛衣套裝。小娃娃頭上還戴著一頂酒紅色的毛線帽,背著一個紫色挎包,看起來十分元氣可愛。
“這套娃衣的價格差不多是400多元。”張阿姨說,因為快到換季,最近她接的娃衣單子好多都是短袖,“兩三小時我就能打出來一件。”
在網上賣娃衣的店主,也很喜歡到張阿姨店里定制,“有個20歲出頭的女生在網上開店賣娃衣,我給她編的娃衣每件100元,她到網上賣,一件小背心能賣200多元。”
看似傳統的毛線店, 為什么能吸引杭城年輕人過來? 在地圖上搜索杭州“毛線店”,結果僅有10家出頭。父母輩記憶里熟悉的街邊毛線店,看似已經勾不起年輕人的注意了。不過,這兩年張阿姨卻發現,來她店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。“一個讓我做娃衣的小姑娘說,在小紅書里搜我的店,底下評論的都說想來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