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交融 綻放精彩火花
要問當天義烏哪里的煙火氣、文藝味最濃郁?當屬第30屆義烏市文化藝術節開幕式。儀式上,各鎮街(民間)文藝精品展演如涓涓細流潤澤烏傷大地,帶給全場千余名觀眾莫大的藝術享受,激發大家心中深沉而熱烈的家國情懷。精神之魂,文以化之,文以鑄之。傳統美術、傳統技藝等30多個非遺項目走進“哆唻嘻”非遺市集,活動現場好不熱鬧。經過手藝人的一番操作,精美的百子燈、靈動有趣的捏面人、美輪美奐的木雕作品等一一呈現。
作為每年一次文化盛宴的重頭戲,今年的開幕式文藝演出別具一格,非遺項目凸現出義烏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民俗風貌。踩街活動上,在望道中學操場一側,30余米高的龍虎大旗在鑼鼓和歡呼聲中高高屹立、迎風飄揚。和著大鼓的“咚咚”聲,江東街道東洲大鼓隊登場了,鏗鏘有力的鼓點聲,迅速點燃了全場觀眾的熱情。全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后宅高蹺的表演者們頭戴公子帽,上穿黃馬褂,下穿紅色高腳褲,腳綁一米多的高蹺棍,形式多樣地展現著走高蹺的技藝性。這項傳承了800多年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,在義烏話中稱為“走長腳儂”,用來紀念始祖傅芷堅貞不屈、百折不撓的高尚品德。
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拉線獅子表演開始了,“獅子”或上或下,或前或后,都由拉線人所拉線的長短距離所決定。由樂隊中的一聲先鋒嗩吶聲當號令,扛著獅子房的壯漢,馬上停住腳步,同時用“擔柱”垂直將原來扛在肩上的獅子房頂牢。在樂隊樂曲的指揮下,“獅子”沖出來,搶奪木制臂桿前端上下左右靈活多變的那個繡球。一時間,各具特色的非遺項目輪番亮相,為市民獻上了一場“非遺大餐”。
不僅義烏本地的非遺項目驚艷亮相,磐安的大力士摔跤、東陽的大頭舞、浦江的舞龍等來自周邊縣市的非遺表演也前來助興。獨特的表演風格令人眼前一亮,一臺臺深深扎根于地域文化的非遺演出和技藝展示,展現了各地獨特的文化魅力。穿插其中的舞獅表演和千人排舞大賽,將傳統與現代交織,掀起文化熱潮。
輕快飛揚的排舞、穿越古今的漢服快閃、韻味十足的古樂表演、特色鮮明的非遺展示、大氣恢宏的音樂黨史課……多樣性的活動呈現,充分展示著義烏文化的活力、潛力、張力與魅力。
文化盛宴 滋潤尋常百姓
愛上一座城市,文藝是最浪漫的理由。幸福不僅在遠方,更是在一座文藝的城市里詩意地生活。義烏,這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孝義之城,以多種文藝表現形式,闡釋著孝義之城的涵義,描繪著詩意生活的美景。
東河肉餅薄如宣紙,麻糖的起源追溯至宋朝,“糖烊”是義烏方言……通過最接地氣的非遺美食,傳遞出義烏地域特色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生活氣息。“哆唻嘻”非遺市集被打造成大紅色的“中歐班列”火車頭造型,成為現場觀眾的心儀“打卡地”。兩列“車廂”左右排開,各個非遺項目能人巧匠匯聚一堂,展示工藝流程和制作手法,展現制作藝人的風采,進一步提升當地傳統技藝,大力弘揚義烏特色美食文化,助力鄉村振興。
經過包餡、壓面、扯餅、拋轉,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“指尖功夫”,抹油入鍋翻轉不過一分鐘,一個鮮香的東河肉餅便出鍋了。如此美味而寓意美好的東河肉餅,其制作技藝現被列入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。糖畫藝人在制作糖畫時用小圓勺舀起銅桶中的糖稀,以腕力帶動勺子運行,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,或提,或頓,或放,或收,速度飛快,一氣呵成。在很短的時間里,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、花鳥蟲魚等形象便呈現在人們面前。“現場展示的非遺技藝成就美食佳肴,品味傳統美食,享受最初的味道。”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從前人們是為了果腹充饑,但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漸提高,餐桌上的美食也逐漸豐富起來。如今,師傅們更希望將手藝繼續傳承下去,讓更多人品嘗傳統美食。
開幕式是文化藝術節的“開胃菜”,還有更多活動等待人們去參與、分享。今日下午,“百年百藝 共富共享”義烏市農民書法大賽及繪畫寫生活動在城西街道橫塘公園舉行。農民書畫家們現場潑墨揮毫,丹青妙筆歌百年初心、頌小康成就。值得關注的是,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基地”也將在文化藝術節期間落地城西街道。
經過29年的積累沉淀,義烏市文化藝術節成了全市涉及面最廣、參與人數最多、影響力最大的文化藝術盛會,已經成為一張義烏全民文化的“金名片”。